语言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就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重点实验室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提升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深刻领悟到,院党组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科研战略谋划,深化落实“三项共识”,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这一举措意义重大。我们将按照“院内有实效、行业有亮点、全国有影响”的标准,努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实验室。
为此,我们将着眼于“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一任务,致力于破解“目前我国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创新还不适应信息化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需求”这一难题,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坚持“理论应用融合、科研服务大局”的发展理念,“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撑、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跨领域、跨学科、跨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发挥语言学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引领和平台聚集作用,力争在语音与言语科学、认知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资源与智能技术领域实现重要突破,满足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实际需求,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的语言学支持,不负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职责使命。
我们将按照院党组指示精神,高标准、高规格地建设好语言学重点实验室,紧紧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服务社会和人民、服务大科学时代的理论创新的建设目标,确保实验室建设在规模层次、资金投入、仪器设备、场地空间、人才技术、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达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要求。同时,探索“多元交叉融合、产学研用一体”的新模式、新举措,构建“多元灵活、动态高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和科研动力,争取在我院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中发挥出排头兵、示范田的作用。
鲍怀翘研究员(右二)在语音实验室为语⾔研究所领导讲述实验室的历史,左二为余新华、右一为张伯江
语言研究所领导检查语音实验室搬迁工作,左二为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