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副教授。主要从事儿童语音习得和汉语方言语音领域的研究,包括儿童语音获得与发展、儿童及成人的声调加工、汉语方言语调以及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实验语音学和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言语产出及感知 、二语/双语习得、自闭症儿童语言习得、中国语言(普通话、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语音特征的描写等。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编辑室副编审,副室主任。主要从事文字学、训诂学、辞书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2001年、2004年、2009年分别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2004年加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要从事实验语音学、发音生理建模、发音逆推等方面的研究,在IEEE VR,ICASSP,Interspeech等重要会议发表论文多篇,担任JASA、Speech Communication、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语言学论丛等期刊的审稿人。研究兴趣包含深度学习、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发音逆推、病理语音分析等方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工作,特别是儿童语音与音系发展研究以及中国儿童发音评测。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语语料库建设、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多模态应用。在《当代语言学》《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重要成果,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大型汉语自然口语对话语料库基础建设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5QQJH14)(在研)。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研究领域为汉语语法学、汉语词汇学。
2008年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佳能、百度,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计算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兴趣:现代汉语语法,上古汉语语法
200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2007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5年-2019年任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编辑,2019年4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任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词汇学及面向第二语言学者的汉语词汇教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专业方向为语音学,研究领域涉及言语韵律、一语和二语习得、语音语料库。博士毕业于日本北陆先端科技大学院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硕士和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计算机系。
荷兰莱顿大学语言学博士,专业为实验语音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副研究员、创新工程执行研究员、《中国语音学报》编辑。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汉语方言的声调和语调、声调的产出、感知与认知加工以及语音的毕生发展研究等。曾在国际权威语音学期刊Journal of Phonetics、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以及国内权威语言学期刊《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等发表多篇论文,曾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句法语义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主讲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培远计划”。研究兴趣涉及现代汉语语法、方言中的语法问题、语料库语言学、语言政策、语言实验等,致力于构建中国自主的语言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继承汉语语法研究传统,注重当代句法理论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合理应用。专著《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文库,2018年获第十九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2023年获第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24年获评中国社科院大学第二届“我爱我师——社科学子最喜爱的老师”。
语音研究室副研究员,言语、语言与脑认知实验室负责人。综合运用神经电生理、眼动、行为以及网络等技术形式采集多模态数据,通过对汉语的深入探索以及不同语言间比较,主要研究:复杂环境下的语音语言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和中国特色言语交互的认知神经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获学士学位;2017年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获中国语言学哲学博士学位(PhD)。2021年10月入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研究室。研究方向:构式语法、象似性、语料库语言学、网络语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南开大学对外汉语系学士(2007届),韩国汉阳大学中语中文系硕士(2010届),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语言文学系博士(2015届)。研究兴趣主要为现代音系学、历史音韵学、儿童语言获得以及二语习得。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词典编辑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历史语法学、汉语历史词汇学、词典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后联系导师,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当代语言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料库暨计算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外国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3部,其中《“的”的性质与功能》获吕叔湘语言学奖二等奖。研究领域为理论语言学、句法语义学,研究取向以认知功能学派的基本信念为立足点,当前课题主要着眼于汉语词类包含模式和汉语句式的关系、实验语言学、言语互动研究、语用与修辞的功能与认知研究、英汉对比研究、语言意识形态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主持所务)、研究员。兼任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