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 > 论文

其他年份论文

发布时间:9/9/2025 4:20:42 PM
方  迪:《北京话中“还是的”的立场重申功能及其产生机制》,《当代修辞学》2020年第2期。
方  迪:《自然对话中指称选择的互动功能》,《中国语文》2022年第2期。
关  越:《口语句法的不完整与“合作共建”》,《语法研究和探索》2021年第20辑。
关  越、方  梅:《汉语对话中的句法合作共建现象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期。
侯瑞芬:《兼类形容词的语义倾向及语用动因》,《汉语学习》2020年第1期(《汉语语言学新视界》转载)。
侯瑞芬:《品牌命名与语言文字规范》,《辞书研究》2020年第6期。
侯瑞芬:《动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分析》,《语言学论丛》2020年第62辑。
侯瑞芬:《略论汉语三音词到双音词的转换》,《语言文字应用》202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22年第4期转载)。
侯瑞芬:《从338组异形词使用情况看异形词规范的原则》,《辞书研究》2022年第6期。
焦一和:《从副词“尝”的多功能性看上古汉语的经历体与过去时》,《学术研究》2020年第4期。
焦一和:《上古汉语副词“既”“已”的时体功能及演化差异》,《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年第1辑。
焦一和:《浅析先秦汉语宾语前置结构中的“是”和“之”》,《殷都学刊》2022年第4期。
李爱军:《语篇韵律与互动言语行为》,《语言学论丛》2021年第64辑。
李  倩:语言学研究中的常见统计误区——《语言学统计方法:从R语言入门》评介,《当代语言学》2022年第1期。
李  倩、史濛辉、陈轶亚:《声调研究中的一种新统计方法——“增长曲线分析”法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运用》,《中国语文》2020年第5期。
刘探宙:《动作直示结构式“这么一V”的互文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刘探宙:《主谓主语句还是主谓谓语句》,《中国语文》2022年第4期。
钱有用:《朝鲜汉字音止摄开口的层次与对应》,《民族语文》2022年第2期。
苏  颖:《汉语心理动词与言说动词的双向演变》,《中国语文》2020年第3期。
苏  颖:《近代汉语双音节“X地”的历时发展及词汇地位考察》,《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年第16辑。
苏  颖:《历时变异与现代规范:试论现代汉语词典对“X地”的处理问题》,《辞书研究》2022年第2期。
完  权:《人称代词移指的互动与语用机制》,《世界汉语教学》2019年第4期。
完  权:《从皮尔斯符号学到语用整体论》,《当代修辞学》2020年第3期。
完  权:《话题的互动性——以口语对话语料为例》,《语言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期。
完  权:《〈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语言意识形态》,《中国语文》2022年第5期。
完  权:《笑的浮现——谈幽默隐喻的语义跃迁》,《语法研究和探索》2022年第21辑。
完  权:《语用整体论视域中条件强化的语义不确定性》,《世界汉语教学》2022年第3期。
王灿龙:《试谈一种对仗式话题-说明结构》,《语言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3期。
项开喜:《安徽枞阳方言表筹划义的动词“科着”》,《方言》2021年第3期。
项开喜:《中国共产党与百年语言文字事业》,《中国语文》2021年第4期。
项开喜:《认知情感类动词的功能演变与频度表达》,《语法研究和探索》2021年第21辑。
张伯江:《什么时候用把字句——基于文本的一项考察》,《世界汉语教学》2020年第2期。
张伯江:《复杂句式的扁平化——纪念朱德熙先生百年诞辰》,《中国语文》2021年第2期。
张  帆:《跨范畴度量衡量词“分”的语法化路径与词义引申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0年第1期。
张  帆:《动词前与工具相关的四类名词性成分》,《汉语学习》2020年第2期。
张  娟:《构词的影响因素及因素影响力的等级序列——以动词“有”“无”“没”构词为例》,《辞书研究》2020年第1期。
张  凯、薛嗣媛、周建设:《语言智能技术发展与语言数据治理技术模式构建》,《语言战略研究》2022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10月第10期全文转载)。
张小倩:《汉语完结情状的未终结义》,《当代语言学》2022年第2期。
张小倩、罗颖艺、胡建华:《汉法完结情状语义的实证对比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期。
张永伟:《辞书编纂系统的汉字处理:挑战与解决方案》,《辞书研究》2020年第1期。
张永伟:《语文辞书在异形词规范中的作用——以含有非规范汉字的异形词处理为例》,《辞书研究》2020年第6期。
张永伟:《异形词使用倾向值的计算与应用》,《中国语文》2021年第4期。
张永伟:《辞书落实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调查研究——以四部语文辞书为例》,《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张永伟、顾曰国、胡钦谙、曹新龙:《面向语料库机助辞书编纂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辞书研究》2021年第4期。
张永伟、刘沛鑫、程  璐、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语料库协作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语料库语言学》2022年第1期。
张永伟、刘  婷、刘  畅等:《融合句法信息的文本语料库检索方法研究》,《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22年第11期。
张永伟、马琼英:《面向语文辞书编纂的词语依存搭配检索系统研究》,《辞书研究》2022年第4期。
赵青青:《通感隐喻视角的现代汉语ABB式状态形容词》,《世界汉教学》2021年第2期。
周晨磊:《显赫范畴的域内功能扩展和域外功能扩展——以芬兰语部 分格标记为例》,《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Chen, S. (2020).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of English rhotic sounds by Mandarin-English bilinguals. Chinese Journal of Phonetics, 13.
Chen, S. (2022). An ultrasonic and acoustic investigation of tenseness in Northern Yi. Chinese Journal of Phonetics, 17.
Chen, S. , Li, B. , He, Y. , Chen, S. , Yang, Y. , Zhou, F. (2022). The effects of perceptual training on speech production of Mandarin sandhi tones by tonal and non-tonal speakers. Speech Communication, 139.
Li, A. , Li, Z. (2022). Prosodic realization of tonal target and F0 peak alignment in Mandarin neutral ton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3(1).
Li, Q. (2021). Age-related variation of plosive voice onset time in Standard Chinese. Chinese Journal of Phonetics, 15.
Li, Q. , Chen, Y. (2019). Prosodically conditioned neutral-tone realization in Tianjin Mandarin. 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 28.
Li, Q. , Chen, Y. , Xiong, Z. (2019). Tianjin Mandarin (Illustration of IPA).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49.
Ren, F. , Xue, S. (2020). Intention detection based on Siamese neural network with triplet loss. IEEE Access, 8.
Xue, S. , Ren, F. (2020). Knowledge graph-based question and answer system for cosmetic dom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Intelligence, 11(1).
Xue, S. , Ren, F. (2021). Intent-enhanced attentive Bert capsule network for zero-shot intention detection. Neurocomputing, 458.
Zhang, X. , Qiu, Y. , Hu, X. (2019). Expressions duratives postverbales en chinois mandarin à l’interface syntactico-sémantique. Canad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1.
Zhao, Q. , Ahrens, K. , Huang, C. - R. (2022). Linguistic synesthesia is metaphorical: A lexical-conceptual account. Cognitive Linguistics.
Zhou, C. (2022). On the disjunctive constructions and related constructions in Zhoutun. Lingua, 266.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重点实验室

电话:010-85195394    邮箱:kyc_yys@cass.org.cn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长于大街11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综合楼1层南侧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