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古文字和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推动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拥抱新技术,并为跨学科协作提供发展契机与交流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10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语言学重点实验室和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新疆考察,当总书记对师生、村民、社区居民们讲到“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时,话音未落,现场千百个声音不约而同地响起:“紧紧抱在一起。” 多年来,中国儿童中心对民族地区下一代教育与发展,一直给予深切的关怀与大力支持。在本次活动中,学前教育部的老师们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的学前教育同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倾心交流,携手共进。
6月7—8日,“第一届实验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重点实验室主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承办。会议以“中国实验语言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为中心主题,围绕中国实验语言学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探讨了数智时代的语言获得与发展、语言认知科学和语料库建设等领域的研究课题。
2025年6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与澳门科技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葡风澳韵高峰论坛”在澳门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研究与人文社会科学”为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作视频致辞。澳门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廖泽云、校长李行伟等出席开幕式。
6月14日,第三届“葡风澳韵高峰论坛”在澳门举行。论坛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研究与人文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作视频致辞。澳门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廖泽云、校长李行伟等出席开幕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玛纳斯”的保护与研究,2025年3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启动了“玛纳斯”史诗演述的数字化采录工作。
12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语言学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评审会。科研局局长胡滨主持评审会。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刘国祥和语言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李爱军分别汇报了两家实验室的建设方案,介绍了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以及未来3—5年中长期建设目标、任务要求、预期成果和具体实施举措。十余位院内外专家针对两家实验室跨学科交叉融合、新兴技术转化落地、人才引进及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评议,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经匿名投票,两家实验室建设方案通过评审。会后,两家实验室将依据专家评审意见,持续优化建设方案,深度整合资源,提高整体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不断在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语言学研究等领域开拓创新,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11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实验室建设展在院部开展。展览以“科技赋能创新 打造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新高地”为主题,全面展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实验室发展历程、统筹布局、目标定位、人才支撑、建设成效,重点介绍了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语言学重点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优势特色和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