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 学术活动

语言学重点实验室内部学术交流会(006)

发布时间:11/9/2025 3:41:46 PM

2025年11月07日(周五)下午9:30至11:30,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语言学重点实验室在社科大良乡校区重点实验室会议室成功举办了第6次内部学术交流会。本次活动特邀语音室殷治纲副研究员和方强副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方强副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内容与说话人信息解偶的双通路说话人无关发音逆推建模》的学术报告。说话人无关的发音逆推是一种从输入语音信号中估计未知说话人发音器官运动轨迹的技术。该方法对解决若干理论及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通路的说话人无关发音逆推模型。在该模型中,输入语音被解耦为说话人特征嵌入和内容特征嵌入,这两类嵌入分别被独立映射为对应的发音参数,随后通过预训练的解码器进行融合。结果表明:在仅使用MFCC输入的情况下,该方案在均方根误差(RMSE)指标上显著提升了说话人无关发音逆推的性能,同时其皮尔逊相关系数(PCC)与当前最优方法持平。

报告结束后,熊子瑜研究员、曹梦雪副研究员、李倩研究员、陈树雯助理研究员就发音运动的复杂性、发音数据的模态、发音与语音特征的一对多、及病理等特异性语音对发音逆推的影响展开了深入讨论。

殷治纲副研究员作了题为《汉语和英语的词重音对比研究》的学术报告。词重音是指一个词中某个音节在发音时相较于其他音节具有更强感知的语音现象。英语音系学层面的词重音规律基本是围绕音节位置进行阐释的,但是汉语有无词重音仍然存在争议。殷治纲副研究员着重探讨了两个问题,分别是:1)汉语有无语音学或音系学意义上的词重音?2)汉语词重音规律是由位置决定的,还是由其他因素决定的? 针对此问题,该研究从语音听感和语义表达提出了“量”“质”两个判断标准:1)普通听音人应该能够非常清晰地分辨出轻重区别。2)词汇轻重应在一定情况下具有区别词汇意义的作用。研究发现:与英语等印欧语言不同,汉语词重音判断标准是音节有无声调而非音节位置。轻声(或轻读)本质不是一个声调,而是无调音节的集合,是一个区分轻重的概念。所有有调音节都是重音节(词重音),而所有无调音节都是轻音节(词轻音)。

报告结束后,熊子瑜研究员、曹梦雪副研究员、方强副研究员就连读变调、感知判断、词汇层面的功能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本次内部学术交流会取得了良好效果,圆满结束。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语言学重点实验室

电话:010-85195394    邮箱:kyc_yys@cass.org.cn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长于大街11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综合楼1层南侧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