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外语系系学士(1995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硕士(1998届)、博士(2006届)。研究兴趣主要为汉语语法、外来词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1)汉语的句法语义范畴;(2)汉语句式结构式的语义;(3)汉语语用法和语用现象的语法化。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使成表达的类型学研究”。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语增宾表达机制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语音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语言智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与语料库语言学。已在《Neurocomputing》《语言文字应用》《中文信息学报》《语言战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语委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启动项目等5项科研课题,策划出版《语言智能研究》集刊2部。研究成果广泛涵盖语言智能教育、人机交互、语义理解与评测等多个领域。
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汉语言文学方向,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获得博士学位。2022年-2024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25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现为助理研究员。专业兴趣为实验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包括汉语句法研究和跨语言互动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语音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应用评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书面语转写分会委员,世界语言博物馆委员。研究领域包括语音学、语言人工智能、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语言生活与政策等。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欧盟TC-STAR等国家和国际项目二十多项,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合作出版著作四部。
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立法用语规范化专家咨询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语言科学》《汉语学习》以及《现代中国语研究》(日本)、《汉语语言和话语》(荷兰)编委。
2010年-2014年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14-201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17年-2020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获博士学位。2021年-2023年于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3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现为助理研究员,专业兴趣为现代汉语语法、语义学,实验语言学。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书编纂研究中心新型辞书编辑室副主任。专业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词汇、辞书编纂研究。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期间赴荷兰莱顿大学语言学系接受联合培养,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大连外国语大学学士(2009届),巴黎第七大学硕士(2012届),巴黎第七大学博士(2016届)。研究兴趣主要为形式语义学、句法-语义接口研究、跨语言对比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重点实验室语言资源与智能技术子实验室主任、应用语言学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计算词典学、计算语言学等。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料库暨计算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语言与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4项。参编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第12版、《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等,在《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辞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7-2023年于天津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情报/信息)获得双博士学位,2017年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神经计算中心进行访学。研究领域为脑认知科学、神经语言学,重点聚焦语言乐律的多模态认知神经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计算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中通感、隐喻以及情感等的认知特点与计算建模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类型学、现代汉语句法和语言接触。